主页 > 舆情 >

李宁为何陷入重大舆论风波是因“艺术群盲”“

时间:2022-10-22 16:30

来源:未知作者:天选团队点击:

  李宁,突然陷入了舆论风波,进而股价大跌。这是令人难以提前想到的,外界也是众说纷坛。但是源头都指向了“李宁新品疑似模仿日本军服”的舆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很多人”并非只是个形容词,只是表示成百上千。而是表示,李宁确确实实陷入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波中。有十万、百万,甚至更多的网友表示对李宁新品的负面看法。

  据公开信息可查, 钱炜(日文名:高坂武史) 日籍华人,1971年出生于中国,1990年赴日留学,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

  其大学毕业后,从1996年到2019年一直在优衣库工作。他从基层店员起步,逐步做到了店长、中国区副总经理、优衣库中国COO、中国台湾优衣库 CEO 、韩国优衣库 CEO 。2019年9月,钱炜加入李宁,担任执行董事及联席行政总裁。

  更需要指出的是,从天眼查等资料显示,钱炜在李宁公司持股占比仅为0.0094%,实为高级职业经理“打工人”,并非外界猜测的已经控股李宁公司。

  但是,尽管这样,李宁一直主要国货之光,也是以中国李宁示人。因此,从传播层面来讲,此次新品服装和日本军服相肖的事件,使得人们因为钱炜的国籍而引发一些风险和非议,这点是难以避免的。

  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无法理解李宁公司为何会推出一款和日本军服相像的新品。在无法得到李宁方面的及时回应,外界公众进行自行脑补实属正常。

  10月18日,一张署名为“李宁电商总经理冯晔”的朋友圈截图在社交上广泛流传。据查,冯晔还是李宁集团的品牌副总裁。面对外界的质疑,他的回应是:“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笠型盔#”。

  应该说,笠型盔是一个冷门知识。因为就连百度百科都没有解释。冷门程度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一些网友还认为他的话语带着居高临下的语气,带着绝对认为自己正确,消费者无知和肤浅的立场。这实际上是在激化矛盾,而不是缓和矛盾。

  而接下来,李宁公子立马跟进,表态支持冯晔的观点,更让这起舆论事件得了发酵。不过,他比冯晔稍好的是,没有明文,但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据了解,10月17日,李宁新品疑似日本军服舆情发酵当天,李宁股价从56港元/股的开盘价直线日,李宁发布声明原希望继续回升,但结果又跌了6.45%,10月20日则继续延续着下跌态势,盘中一度重挫至48。

  可以说,短短几日,李宁公司蒸发了近200亿港元。相当于七分之一个李宁在短短几天就跌没了。因舆情产生的损失可谓之十分惨重。

  商海无涯,商场更是如战场。在个人看来,李宁此次舆论风波有必然性,也有自己应对舆情不当的原因。

  必然性是指发布一款新品却和日本军服相像。这必然会导致网友们的质疑。不管怎么解除,都无法抹除和日本军服相像的事实。更何况,商场竞争激烈加上CEO确实为日籍,种种因素叠加之下,自然会导致出现舆情。

  但是梳理之下,也应当认识到,李宁公司没有及时回应以致外界猜测蔓延。而之后其高管的回应则进一步放大舆论的发酵。

  那些认为质疑李宁新品是“艺术群盲”“极端民粹”,归根结底是缺乏经营者的灵活务实。他们更适合搞拿腔作调的艺术,而不是去从事经营活动。

  很难相信,李宁这么大公司会冒着风险,故意模仿日本军服。这根本不符合商业逻辑。这类说法的典型代表有如胡锡进:不相信李宁公司是在故意模仿日本军服,这样的动机太疯狂了,属于商业自杀行为,图什么?

  胡锡进的说法确实符合商业逻辑。但是也应当认识逻辑是逻辑,不排除逻辑之外的一些非理性因素。

  比如,有网友就认为,很难相信李宁公司会没有人发现这款新服和日本军服相像。恐怕,还是李宁员工有顾虑。顾虑什么?很简单,就是顾虑日籍CEO钱炜的感受。这事真不好直接对钱炜明言。于是干脆选择闭口不言。当然,这是一种基于职场经验的猜测。

  公司形象和品牌形象的建立绝非朝夕之功。应当说,李宁这次陷入舆论风波,对公司形象、品牌形象有一定的伤害,但绝不应该放大这种伤害。

  说到底,李宁的声明是有合理之处;说到底,外界对李宁新品的不满也是建立在直观感受上,而非铁一般的事实。

  只要李宁接下来能够做好内功,并汲取此次舆情应对失当的教训,或许还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尽管,一旦在舆论场形成某种印象,很难消除。但是舆论也常常具有来去如风的特点。

  有舆情不可怕,可怕的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导致应对失当,而比这更糟糕的是将舆情产生的根本原因当成是“艺术群盲”或者“极端民粹”。

  因为,这明显是出了问题,永远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习惯从他人身上找问题的思维方式。

  但遗憾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几乎很难在商界行得通。因为,说到底,很多产品并非没有替代者,并非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天选团队】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