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舆情 >

舆情关注:博物馆该不该规定14岁以下免进

时间:2022-08-27 16:09

来源:未知作者:天选团队点击:

  舆情关注:博物馆该不该规定14岁以下免进--“我想仔细观看一件文物的细节,旁边钻过来好几个小孩,一个大人在旁边解说。大人一说话,几个小孩就跳着搭腔,脑子都要炸了。”上周末,前往上海博物馆参观的市民何先生遇上带着孩子观展的家庭,他将这段经历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网友争议。不少人认为,低龄孩子的知识水平达不到博物馆的观展门槛,甚至建议博物馆出台“14岁以下免进”的规定。相关信息发布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广大网民热议。

  以2022年8月22日0时至8月26日15时为周期,通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系统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周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8月25日。

  8月23日,上观新闻发文《博物馆该不该规定“14岁以下免进”?或许可以改改“进入”的方式》,引发人民网、光明网、东方网等众多媒体转发和广大网民评论,舆情迅速攀升,进入第一个高点,实时传播信息量近100篇。此后,舆情有所回落。25日,中国日报网发文《“熊孩子”与博物馆可以“兼容”》对此进行评论,随着媒体报道队伍不断扩大和广大网友不断加入讨论,舆情再次快速攀升,到达此次舆情最高点,实时传播信息量近200篇。

  截至8月26日15时,相关舆情信息量共计299篇,客户端205篇,网站71篇,微信12篇,数字报6篇,微博3篇,互动论坛2篇。其中,客户端和网站为本次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占比为92.31%。

  对“博物馆该不该规定14岁以下免进”一事,有关媒体从站在儿童角度考虑策展需求、创新参观方式、重视未成年人公共教育等同角度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光明网刊发题为《“14岁以下免进博物馆”?别急着拒绝孩子》的文章表示,现如今,成年人观展人次的大幅提升得益于越来越多策划精良的展出,而面对好奇、好动又好问的孩子时,是否应该多一些“我们策展时是否从他们的需求考虑过”的自问。上海博物馆设计的寻找“博物馆里的动物园”活动,孩子可以按图索骥在博物馆中打卡动物细节;成都博物馆按大人和孩子的身高设计了不同高度的显微镜,参观时高低有序,互不干扰……这些来自各大博物馆的有益探索,带给了孩子们更多元化的体验。

  河南日报刊发题为《博物馆不应拒绝低龄儿童》的文章表示,以“孩子知识储备不足”或“可能损伤文物”为由,武断地将小朋友们拒之门外,是惰性思维的表现,有“一刀切”之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们体悟历史、感受文化的大学校,理应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作为为公众提供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不应拒绝儿童入内,但可以在参观方式上加以创新,将馆藏文物与孩子兴趣相结合,更好地平衡孩子和成年观众的参观体验,只有这样,我们灿烂的历史文化才能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澎湃新闻发文《建议博物馆14岁以下免进?小孩需要教育而不是嫌弃》这些其实都凸显了对未成年人进行公共行为教育的必要,而不是要把未成年人隔绝在公共场所之外。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把这种公德教育重视起来,进行更加全面且与时俱进的教育。到了博物馆怎么观赏文物、听讲解时如何互动、在高铁上能不能开手机外放等,这些都需要成年人耐心地引导和教育,而不是在网络上用键盘嘲笑、吐槽。

  对“博物馆该不该规定14岁以下免进”话题的网民观点进行汇总后发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表示家长的溺爱是“熊孩子”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占比46.88%,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honey:熊孩子背后有熊家长,与其隔离熊孩子,不如督导熊家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月晓柒:孩子需要的是被教育,而不是被因为他们的幼稚和不成熟而被大家学的嫌弃,我们应该对他们多一点的包容。

  三是表示参观博物馆对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占比15.63%,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沉着清风ga:孩子去博物馆太重要了,很多书本上看不懂的通过博物馆就产生很好的效果。

  @成长的小一:博物馆首先是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那小孩对文物保护造成负面影响,不让进也正常啊。

  五是建议博物馆设置低龄儿童参观区域,占比为3.13%,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芋芋:博物馆应该分儿童区和非儿童区,就像是图书馆,都是分区的,没用自控力且理解能力较差的儿童们应该去适合自己的区域。你让三岁小孩不说话也许可能,但是你让三岁小孩看需要阅读介绍的文物,也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啊。

  近日,“博物馆该不该规定14岁以下免进”一事,引发众多网民热议。多数网民表示家长的溺爱是“熊孩子”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并表示参观博物馆对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希望公众能对孩子们多一些包容;还有部分网民则支持博物馆设置年龄限制,或建议博物馆设置低龄儿童参观区域,以免影响公众的观感体验。

  近年来,许多人都有在公共场所被“熊孩子”叨扰的经历,特别是在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孩子们的嬉闹追经常让人不胜其烦却无可奈何。另外,“熊孩子”在博物馆内造成展品破坏的案例也并不鲜见,这也成为部分网民支持“14岁以下免进”博物馆的理由。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植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可见,“14岁以下免进”既有违法律精神,损害孩子们的正当权益,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期望文明理性的公共环境,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现象,但是,与其想着把14岁以下儿童挡在博物馆门外,倒不如思考如何让孩子文明地走进博物馆。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每一个熊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一个或者一群的熊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在参观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和旅游场所的时候,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强约束和引导,让他们学会安静文雅,懂得保护馆藏。

  此外,如媒体所言,博物馆也应当在管理和布展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革新,将馆藏文物与孩子兴趣相结合,更好地平衡孩子和成年观众的参观体验,唯有孩子们真正“爱上”博物馆,我们灿烂的历史文化才能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

【责任编辑:天选团队】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