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不敢相信国内债务拖累所有人

时间:2022-09-04 13:59

来源:未知作者:天选团队点击:

  不敢相信国内债务拖累所有人--地方政府的债务究竟有多少,没人知道确切数字。账面上明确的“显性负债”不难算,麻烦主要在于各种“隐性负债”,其中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占大头。学术界和业界对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做了大量研究,所估计的地方债务总额在2015年到2017年间约为五十万亿元,占GDP的六成,其中四成是隐性负债。

  地方债总体水平虽然不低,但也不算特别高。就算占GDP六成,再加上中央政府国债,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也不足八成。相比之下,2018年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07%,日本更是高达237%。而且我国地方政府借来的钱,并没有多少用于政府运营性支出,也没有像一些欧洲国家如希腊那样去支付社会保障,而主要是投资在了基础设施项目上,形成了实实在在的资产。虽然这些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很低,平均不到1%,但如果“算大账”,事实上也拉动了GDP,完善了基础设施,方便了民众生活,整体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能比项目回报率高。

  但是债务风险不能只看整体,因为欠债的不是整体而是个体。如果某人欠了1亿元,虽然理论上全托人民每人出几分钱就够还了,但实际上这笔债务足以压垮这个人。地方债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用整体数字掩盖局部风险。纵向上看,层级越低的政府负担越重,风险越高。特别是融资平台公司投资回报率低,收入就低,还债就有困难。由于有地方政府背后支持,这些公司只要能还上利息和到期的部分本金,就能靠借新还旧滚动和延续其余债务。但大多数融资平台收入太少,就算是只还利息也要靠政府补贴。2017年,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川和安徽等六省市外,其他省份的融资平台公司的平均收入,若扣除政府补贴,都无法覆盖债务利息支出。但政府补贴的前提是政府有钱,这些钱主要来自和土地开发有关的各种收入。一旦经济遇冷,地价下跌,政府也背不起这沉重的债务。

  债务关系让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任何部门出问题都可能传到到其他部门,一石激起千层浪,形成系统风险。银行既贷款给个人,也贷款给企业。若有人不还房贷,银行就会出现坏账,需要压缩贷款;得不到贷款的企业就难以维持,需要减产裁员;于时更多人失去工作,还不上放贷;银行坏账进一步增加,不得不继续压缩贷款......如此,恶性循环便产生了。如果各部门负债都高,那应对冲击的资源和办法就不多,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危机。这类危机往往来势汹汹,暴发和蔓延速度很快。

  中国债务迅速上涨的势头始于2008年。当年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至全球,严重打击了中国出口。为防止经济下滑,中央立即出台了财政刺激计划,同时放宽了许多金融管制和对地方政府的投融资限制,带动了基础设施投资大潮,也推动了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在不断的投资扩张和房价上涨中,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贷款买房的居民,债务都迅速上升。其他企业也在宽松的金融环境中举债扩张,但投资回报率却在下降,积累了低效产能。

  2008年至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迅速出台“4万亿”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18万亿元,地方政府投资2.82万亿。为配合政策落地,帮助地方政府融资,中央放松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限制,同时不断降准降息,放宽银行信贷。当年的这些刺激资金找到了基建和房地产两大载体,相关投资迅猛增加。比如地方政府配合当时的铁道部,大量借债建设高铁;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从2007年2500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7000亿元和2010年的8300亿元。

  2010年到2011年,前期刺激下的经济出现过热迹象,再加上猪肉价格大涨影响,通货膨胀抬头,所以货币政策开始收紧。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国内制造业陷入困境,于是央行在2012年又开始降准降息,放松了对地方融资平台发债的限制,城投债于是激增,融资额又翻番。当年,信托贷款为主的影子银行开始扩张,把大量资金引向融资平台,推动当年基建投资猛涨,债务负担从2012年起再次加速上涨。

  2015年遭遇股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贬值。央行又开始降准降息,中央进一步放松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带动房价进一步上涨。时间到了2018年上半年,在连续两年相对宽松的外部条件下,央行等四部委联合出台“资管新规”,试图降低累计多年的金融风险。信用和资金开始收缩,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全面暴露。下半年,中美贸易战开始,经济增长继续放缓。2018年末,我国债务总量占比达到GDP的258%;其中居民债务为54%,政府债务为51%,非金融企业为154%。在政府债务中,中央国债约为17%,地方政府债务为34%。

  对债务人来说,偿债是个算数问题:或提高收入,或压缩支出,或变卖资产拆东补西。实在还不上,就只能违约,那债权人就要受损。如果借来的钱能用好,能变成优质资产,产生更高收入,那债务负担就不是问题。但如果投资失败或干脆借钱消费挥霍,那就没有新增收入,还债就得靠压缩支出;居民少吃少玩,企业裁员控费,政府削减开支。但甲的支出就是乙的收入,甲不花钱乙就不挣钱,乙也得压缩支出。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整个经济就会收缩,大家的收入一起减少。若收入下降得比债务还快,那就越来越穷。这个过程很痛苦,日子紧巴巴,东西没人买,反而会加重实际债务负担,因为没钱。如果抛售资产去还债,资产价格下跌,银行抵押物价值跟着下降,广大居民的商品房价值也要下降,将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大家好好想一想,我们现在不正是这样吗?

【责任编辑:天选团队】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